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行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在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环境宽松的同时,就业方式也出现了不少新变化。
每年进京的农民工不断增加。由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用工政策的逐步放宽,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机会显著增加。目前,北京市仅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就近90万人,其中尤以建筑业、制造业及社会服务业为多。
劳动合同一签五六年、在一个单位一干十几年的情况越来越少。季节性、阶段性等短期用工,以其灵活的就业方式、较低的人工成本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增加了求职者的就业机会。
就业与人事档案关系脱离的现象增多。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城镇单位中,从业人员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而另谋职业的人数,已由1997年的9万多人上升到今年的近30万人,社会服务业、餐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据测算,全市从业人员中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的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或存入人才中心、职介中心。
有关专家指出,就业方式的新特点说明在我国大中城市市场就业已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也相应地带来劳动关系的复杂化,政府部门应及时适应这种变化,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